你的位置:爱游戏中奖了能不能取出来 > 新闻动态 >
发布日期:2025-08-16 04:50 点击次数:123
“慢性肾病真会死人吗?不是说控制好了就没事了吗?”不少患者在确诊后,往往抱有这样的侥幸心理。
但事实并不轻松——据《中国肾脏病年度报告》显示,中国每10个成年人中,就有1人患有慢性肾病,而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在晚期因并发症导致生命终结。真正让人丧命的,往往不是肾病本身,而是那三把“隐形镰刀”。
慢性肾病的结局,到底是怎么一步步走向死亡的?又该如何规避这条看似缓慢却极具杀伤力的路径?
我们今天就来揭开慢性肾病“致命三角”的真相。
很多人误以为,只要不透析,肾病就不会致命。但事实是,慢性肾病的发展往往悄无声息,真正的杀手不是肾功能下降本身,而是其引发的心血管疾病、高钾血症和感染三大并发症。
心血管疾病,是慢性肾病患者的“头号死因”。根据《中华肾脏病杂志》研究数据,约50%以上的慢性肾病死亡患者,死于心力衰竭、心律失常或心肌梗死。
肾脏功能受损后,血压调节、钠水平衡、电解质控制等多重机制紊乱,导致心脏负担剧增。而长期高血压和高磷血症也会诱发动脉硬化,加剧心肌损伤。
高钾血症是另一个被严重低估的隐形杀手。很多肾病患者在饮食方面缺乏指导,摄入过多高钾食物(如香蕉、橙汁、豆类),导致血钾水平飙升。
如果血钾超过6.5mmol/L,极有可能发生致命性心律失常,哪怕是在睡梦中也可能猝死。遗憾的是,这种情况常常在没有任何先兆的情况下发生。
感染则是慢性肾病患者的第三道“鬼门关”。尤其是进入尿毒症期后,患者抵抗力显著下降,一次普通的感冒、皮肤破损,甚至一次牙龈炎,都可能迅速演变为败血症或肺部感染。肾病患者的免疫系统处于长期抑制状态,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系统性炎症反应,严重时可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。
这三大并发症,才是慢性肾病的真正死因。
从中医角度看,《黄帝内经》早有记载:“肾为先天之本,主藏精,开窍于耳,其华在发。”肾虚则元气衰,百病生。
慢性肾病在中医中常归属于“水肿”、“关格”、“腰膝酸软”等范畴,核心病机为肾气亏虚、脾肾两虚、湿热下注等。现代研究也发现,中医调理在延缓肾病进展、改善微炎症状态方面具有积极作用。
传统中药方如“肾气丸”、“金匮肾气汤”在调养肾阳方面具有良好作用。
任何中医治疗都必须建立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,禁止盲目用药。
在日常坐诊中,我接诊过一位50岁的男性患者,患有慢性肾小球肾炎,自觉“没有什么不舒服”,饮食也没有过多控制。某日突发意识丧失,送医后查出血钾高达7.2mmol/L,心电图已呈“尖峰T波”,典型的高钾血症表现,差点因心跳骤停而丧命。所幸抢救及时,脱离危险。
这类案例在门诊并不少见。很多患者忽视了“隐性并发症”的危害,没有定期复查血钾、电解质、心电图,等到症状出现时,往往已是晚期。
慢性肾病患者必须定期监测:血压、血钾、心电图、肌酐、尿蛋白等指标,务必每1-3个月随访一次,尤其在疾病中后期,更需密切监控。
饮食管理是慢性肾病干预中的关键一环。传统饮食文化中,偏咸、重油、高蛋白的饮食习惯,正是加重肾脏负担的重要因素。
现代研究推荐“低钠、低磷、优质低蛋白”饮食模式,尤其强调摄入优质蛋白(如鸡蛋清、鱼肉、牛奶等),避免过多植物蛋白和含磷食品(如动物内脏、可乐、加工食品)。
中餐中常见的腌制品、豆制品、火锅底料等,也应严格限制。
而睡眠与肾功能的关系,也不应被忽视。研究显示,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、皮质醇水平升高,间接加重肾小球高滤过,促使肾功能进一步恶化。建议肾病患者保持每晚7-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,避免晚睡、熬夜,尽量在23点前入睡。
在我国,由于人口老龄化和糖尿病、高血压患病率上升,慢性肾病正逐渐成为公共健康的重大挑战。国家卫健委也多次发文强调“早筛查、早干预”的重要性。
但这不仅是政策层面的推动,更需要每一个人从自身做起。
从30岁起,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尿常规+肾功能检测;一旦发现蛋白尿、血肌酐升高、尿酸异常,务必警惕肾功能问题,及时就医。
肾病不可怕,可怕的是忽视它可能引发的致命后果。
心血管并发症、高钾血症、感染,是三道“隐形杀手”。了解它们,远离它们,是每一位慢性肾病患者延续生命的关键所在。
这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,战胜它的唯一方法,不是逃避,而是正视。
科学饮食、规律作息、规范用药、定期监测,是你我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事。我们无法预测结果,但可以掌握过程。
别让肾病偷走你的人生主导权。
如果你身边有亲人或朋友正与慢性肾病抗争,请将这篇文章转发给他们,也许一次提醒,就能挽救一次心跳。
本文为健康科普内容,部分故事情节为方便理解而虚构,信息参考了权威医学资料与专业知识,但不代表个体化诊疗建议。如您有健康问题,请咨询医生或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。
参考文献:
[1]中国肾脏病学会.中国慢性肾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(2024)[J].中华肾脏病杂志,2024,40(3):185-192.
[2]王秀梅,刘继红,李雪.慢性肾病患者心血管病风险因素分析[J].中华心血管病杂志,2023,51(4):314-319.
[3]李志强,张婷.高钾血症在慢性肾病中的临床处理策略[J].中国实用内科杂志,2024,44(2):122-126.
上一篇:环氧丙烷概念30日主力净流入1.71亿元, 万华化学、卫星化学居前
下一篇:没有了